(按姓氏拼音)
校内博导
陈 西 | 陈 政 | 高明辉 | 何元政 | 李明晖 | 刘绍琴 | 梁 夏 |
王广福 | Woo Jae Kim | 王志强 |
校外博导
姓 名 | 介 绍 |
蒋兴宇 | 兼职博士生导师,研究工作包括:1) 用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表面化学、和微纳米结构等技术控制蛋白质和细胞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并用这些技术来解决细胞在固体表面粘附、单个细胞在表面分化和移动的一些基本问题。模式组织的研究工作,在构建体外的多种细胞的培养体系。2) 用微流控来进行高通量的药物检测、高效的疾病诊断等。3) 非常规的方法制备微纳米结构及其生化应用。4)纳米颗粒在生化检测以及应对多药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应用。 最近几年发表论文50多篇,共被引用2000多次。 E-mail: xingyujiang @nanoctr.cn 详细介绍: http://sourcedb.cas.cn/sourcedb_nanoctr_cas/zw/zxrck/200906/t20090602_252688.html |
李英贤 | 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现任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失重生理对抗与防护分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失重生理学效应机理与防护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航天分子医学课题组组长。在失重性骨丢失、心肌功能紊乱、机体的应激反应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免疫功能的失调等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从分子水平上深入揭示了失重生理学效应的分子机制,对开展有针对性的失重防护开辟了新的途径,对地面相关人群的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认识。相关文章作为最后通讯作者分别发表在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Cell Discovery、Antioxidants and Redox Signaling、Scientific Reports、RNA Biology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 E-mail:yingxianli@aliyun.com |
李莹辉 | 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工程师助理,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医学专家组成员。“1153”第一层次人才。中国空间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航空航天医学专委会委员。《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飞行中骨丢失和心肌功能障碍的细胞分子机制与防护研究。多次作为中方首席专家带领项目组参加空间飞行国际合作项目,主持完成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分系统任务、国家“863”、“973”、国家自然基金及载人航天重点试验技术研究项目多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国防发明专利5项,2次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联系电话: 010-66365755 E-mail:yinghuidd@vip.sina.com |
曲丽娜 | 兼职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所在单位:63919部队,研究方向:失重生理效应机制与防护。针对中长期空间飞行航天特因环境因素(微重力、长期密闭隔离、昼夜节律变化等)导致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神经内分泌异常并引发认知功能下降、睡眠节律紊乱等航天医学问题,围绕航天特因环境下应激损伤与生物节律失调等关键医学问题,开展特因环境综合应激、氧化应激、生物节律评价技术与稳态调节机制研究。 E-mail: linaqu@263.net |
王常勇 | 兼职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专业特长: 主要从事组织工程及器官治疗性克隆研究。 联系电话: 010-66931592 E-mail: wcy2000@yahoo.com 详细介绍: http://www.dxy.cn/bbs/topic/3566816?onlyHost=1 |